提及“酒文化”和“酒桌文化”,我們似乎能想到這樣一個場景:酒桌上一個個面紅耳赤的人推杯換盞,周圍此起彼伏著起哄與叫好,勸能喝的猛喝,不能喝的硬喝,直到所有人倒下。
感情深一口悶,是婦孺皆知的勸酒詞,容我不厚道地評一句:勸你一口悶的人,趕緊拉黑吧!真正關心愛護你的人,絕不會以你的健康為代價,將酒精的攝入量作為衡量你人品和能力的標準。
酒精及其飲料 “傷你沒商量”
酒精及其飲料對胃黏膜的傷害非常大。過度飲酒會引發(fā)黏膜水腫、出血、充血及糜爛等,損害胃粘膜屏障,增加幽門螺桿菌的易感性,進而導致胃潰瘍的發(fā)生;經常喝酒還會導致胃炎等疾病加重,有很多患者的典型癥狀就是喝酒后出現胃痛癥狀。
酒精及其飲料的液體中含有的乙醇,以及乙醇在人體內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,通過損傷DNA、破壞蛋白質、影響雌激素分泌、降低肝臟解毒能力、擴張消化道血管、溶解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蛋白、抑制人體免疫功能、降低身體對一部分維生素(A、B族、C、D、E、葉酸、胡蘿卜素)的吸收、增加體重等途徑,明確增加頭頸癌、口咽癌、食管癌、肝癌、乳腺癌、結直腸癌、胰腺癌、胃癌等的發(fā)生風險(41%的口腔癌,23%的喉癌,22%的肝癌和21%的食管癌,均與飲酒相關),同時還與很多其他類型癌癥(腎癌、非霍奇金淋巴瘤)之間存在關聯性。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、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、美國臨床腫瘤學會都就此做過嚴正聲明。
不僅如此,某些酒精飲料中含石棉纖維、砷、鎳等致癌物質;酒及酒精飲料生產發(fā)酵、蒸餾過程中還可能產生雜醇油、多環(huán)芳烴類(如苯并芘)等,這些都是化學致癌物質。
喝酒臉紅者酒量大嗎?
喝酒臉紅說明能喝?純屬無稽之談,那是因為有基因缺陷!事實上,人體為了抵抗酒精傷害,預設了兩道關卡:乙醛脫氫酶(ALDH2)和DNA損傷修復機制(FANCD2蛋白)。然而,全世界偏偏有大約5.4億人存在前者的功能缺失突變,而且大多是東南亞人(中國、日本、韓國等國的ALDH2突變攜帶者能夠占到總人口的36%),表現就是“喝酒上臉”,一喝就變“關公”,乙醛大量堆積讓你迅速臉紅,且你此生都拿這件事兒無能為力,基因出了問題,咋整?
有人說,酒量是練出來的,不能喝就得多喝?絕對誤導!結果,你要么是喝一點兒就醉,這倒還好,至少你沒能力再喝;要么經過不斷磨練,成為即使臉紅也能紅到終場的。這反倒慘了,乙醛大量堆積,對身體損傷越來越大。最關鍵的,你還不知情!乙醛會導致DNA雙鏈斷裂,導致染色體重排,并永久地改變DNA序列。
雖然人體還有第二道關卡FANCD2蛋白,可以修復損傷,但,它也經常出毛病……如果這兩道關卡都缺失,酒精將傷害造血干細胞,這意味著這些異常突變會傳遞給下一代細胞,下下一代,再下一代……雪崩式的災難。
即便你僥幸是倆關卡都健全、或至少一個沒突變的,也請牢記:酒精清除和DNA修復系統(tǒng)并不完美,酒精仍然以不同的方式導致癌癥,甚至在防御機制完好的人群中也是如此。
“適度飲用量”
還能不能愉快地嘬一小口了?
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》建議:兒童少年、孕婦、乳母不應飲酒。
成人如飲酒,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:男性不超過25g,大致等同于750ml啤酒、或250ml葡萄酒、或75ml 38%酒精度白酒、或50ml高度白酒。女性不超過15g,大致等同于450ml啤酒、或150ml葡萄酒、或50ml 38%酒精度白酒、或30ml高度白酒。
不過哈,別高興太早。有個壞消息給大家:盡管各大指南一直覺得“小酌無妨”,但無數大樣本的人群研究證實:即便是適度飲用,也會增加致癌風險?!读~刀》的一篇研究,在比較了來自全球19個國家近60萬人的健康和飲酒習慣后,得出結論:喝酒沒有“安全閾值”,且喝得越多壽命越短!比起每周酒精攝入量在0-100g的人,每周喝100-200g的人,在40歲時壽命要減少6個月;喝200-350g的人,壽命減少1-2年;狂飲350g以上的酒膩子們,人生會縮短4-5年……因此建議膳食指南將“適度飲用量”限制得更嚴格一些!
且喝且珍惜,巖藻多糖護“胃”健康
巖藻多糖(Fucoidan),又名褐藻糖膠,是一種褐藻中特有的含有硫酸基的天然活性多糖,主要存在于海帶、裙帶菜、巨藻、墨角藻等褐藻的細胞壁基質、細胞間隙及分泌的黏液中。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、北京聯合大學功能食品科學技術研究院進行的研究顯示,巖藻多糖對大鼠急性酒精性胃粘膜損傷具有保護作用,其機制可能與增強胃黏膜保護因子,提高抗氧化和降低脂質過氧化能力有關。
《Food Chemistry》雜志發(fā)表的文章也證實了巖藻多糖對酒精引起的胃黏膜損傷的保護功效:研究發(fā)現應用巖藻多糖預處理可以減輕乙醇誘導的組織損傷,逆轉組織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變化,調節(jié)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基質金屬蛋白酶的信號通路。文章同時闡明巖藻多糖對乙醇誘發(fā)的胃潰瘍具有保護作用,其保護機制包括抗氧化、抑制胃基質水解和抗炎作用。更多健康資訊,請關注公眾號“巖藻多糖”、知乎號“BMSFu巖藻多糖”。
原創(chuàng)文章,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。
魯公網安備 37021102001208號
a> Copyright ©2019 明月海藻生物健康科技集團 版權所有